

已有賬號?去登錄
這是我第一次以發布會顧問+主持人的身份,深度參與一場外貿行業ToB產品的發布。
兩個月前,我還對外貿兩個字沒什么特別的理解。在我認知里,它就是義烏的小商品、深圳的耳機工廠、福建的丑拖鞋、浙江的男裝。我只知道那是一個離錢很近的行業。
這場發布會讓我第一次在真實業務現場里。
感受到AI不是工具,而是隊友。
OKKI他們不是在做一個AI加持后的能發郵件、生成文案的小助手,而是你團隊里一個靠譜的人,能干活,能判斷,能自己處理事,還知道啥時候該提醒你一聲。
它會每天24小時自己跑客戶、盯談單、更新客戶畫像、復盤商機、主動出擊給對方發郵件發信息拉潛客,它真的不是被你點一下才動一下的很機械的被動的狀態了。
以前大家說AI能幫我干XXX,現在他們說的是AI每天在幫我拿到XXX。
這個協同關系,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。
02、智能體不是Copilot,是Agent。
OKKI的CTO Happyson在現場提了一個我覺得整個發布會最值得寫進AI教科書的類比:
把智能體的發展階段,類比成自動駕駛L1-L5的那套體系。
L1是那種設個規則就執行的自動化,跟前幾年大家用的各種腳本、RPA沒啥區別。
L2是輔助功能很多,但所有關鍵點還得人盯著,不然容易翻車。
L3才是那個拐點,AI可以獨立處理整段流程,事情交給它,它能辦完,還能處理意外,也就是真正成為你的AI隊友。
L3之后才是真正的AGI。
在這個比喻下我一下就明白了。
今天很多我們看到的AI產品,還停在L1-L2,炫技,但不可靠,能用,但不放心,其實就是Copilot。
L3級別,才是真正的智能體。比如OKKI這次發的營銷智能體AiReach,不是你問他干嘛,是他主動給你搞定從找人、到判斷、到撩客、再到反復跟進,直到拿下商機。
一整套能打穿業務的完整鏈路,它能自己處理了,這才配叫L3。
真正理解智能體,不是看你用了多少模型,而是你有沒有完整的交付結果。
能做完一件完整的工作,AI才算成熟的L2。
能獨立搞定一段完整的生意流程,才能進化到L3階段,AI才配叫智能體。
03. 行業+AI,才是正解。AI+行業,大多數是災難。
我一直在講這句話,這次徹底坐實了。
OKKI的AI產品為什么能打?因為它根本不是在AI能力上找個場景套進去,而是反過來,從外貿這個行業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,再一步一步搭配最合適的AI能力,去解決它。
所有你覺得真香的體驗,背后其實都是行業Knowhow堆起來的工程活。
比如他們講的PMCC四象限(產品、市場、渠道、客戶),比如客戶生命周期的動態識別,比如潛客圖譜的行業推理能力。
你做個通用模型,能理解這些邏輯嗎?做不到。
比如AI視頻很火,之前很多人都說AI一句話就能拍電影了,電影行業要被顛覆了,你知道電影工業化是什么嗎?你知道劇本的故事要打磨多久嗎?你知道電影到底是個啥流程嗎?你知道有個團隊叫制片嗎?
所以我寫這條是想提醒很多AI創業者:別再去找有什么AI能力可以用,而是先問清楚,行業里最痛的點到底是啥。
先用人類的方式理解這個行業,再用AI的方式解決問題。
04、你不需要更聰明的AI,你需要更穩定、靠譜的AI。
我之前寫影刀RPA的那篇文章的時候,也強調過這個觀點。
發布會現場講了一個我印象特別深的判斷標準。
如果AI給你寫的郵件,只有30%能用,那業務員用一次就不用了。
但如果有95%能直接發,那AI就真成了搭把手的隊友。
所以OKKI的很多設計邏輯不是追求AI表現力有多強,而是穩定性夠不夠。
你問十次,它不能給你十個版本。
你用十天,它不能一天靈一天傻。
對于B端業務,可靠才是第一位的智能。
模型聰不聰明不重要,你到底能不能替我搞定事,才重要。
05、過程輔助開始轉向結果交付。
傳統軟件的價值,在于過程輔助。
比如CRM,你用它來記錄客戶信息、跟進任務,它的價值體現在幫你把過程管理得更井井有條,但最終能否簽單,軟件本身不負責。
OKKI COO子珺提到,在沒有AI的時候,商家80%的時間在完成信息的數字化,只有20%的時間在享受數字化帶來的效率提升
AI,尤其是L3級別的AI智能體,正在引發一次革命,其核心是從過程輔助轉向結果交付。
比如OKKI這次發布的新品AiReach,它的定位就不是一個讓你用的工具,而是一個直接幫你拿結果的隊友
比如它在找到客戶后,它會自動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拓客動作。
全網背調、買家畫像刻畫、客戶分層、多渠道(郵件、WhatsApp等)營銷觸達
比如深圳有家智能門鎖公司,發現除了原本的智能家居渠道商和經銷商,像民宿這種“沒想到”的客戶也出現在了供應鏈圖譜中。更離譜的是,這些意料之外的客戶,實際下單的意愿,甚至比原本主攻的渠道還要高。
直接拿結果,直接帶意想不到的生意增長。
你需要關心的不再是它有多少功能按鈕,而是它這個月能幫你帶來多少有效詢盤。
這是現在很多產品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。
06、AI平權時代。
AI帶來了平權時代。
陳春好老師在圓桌上提出了一個概念:“AI的平權時代”。
過去,一個外貿新人要成長為優秀的業務員,需要3到5年的時間。
他需要學習各種專項能力,如何用搜索指令開發客戶、如何談判、如何跟單、如何維護客戶關系等等
但今天,AI正在打破這種森嚴的等級。陳春好說,我們現在并不需要逐一掌握每一項能力,只要有比較高維的業務思維,就可以通過調用AI的專項能力,瞬間獲得這些能力
一個剛畢業的業務員,借助AI,完全有可能實現一個老業務員的工作效果
劉世奇的例子就是最生動的注腳。
他的公司2023年才搭建團隊,招募了很多應屆畢業生,業務能力非常薄弱
現在,OKKI AI的談單工具可以直接分析聊天記錄,給出客戶需求分析、問題解決方案和具體回復文案
AI成了他員工的外貿老師。結果是什么?是整個業務團隊的轉化率,從9.96%增長到20%多,翻了一倍以上
陳春好甚至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:
“很有可能一個人、一臺電腦,依靠一套完整的AI流程,就能夠把一個市場打穿”
06、想用好AI,前提是先得敢放權。
我這次跟大家交流,大家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。
就是很多AI轉型做不好的老板,不是他們不懂AI,是他們不敢放權。
不敢放AI去自動回客戶、不敢放AI去評估商機價值、不敢讓AI直接出報價建議。
他們怕錯。怕出事。怕損失。
而真正用得好的商家,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:老板自己就是第一批嘗試AI的人。
AI不是配給員工的,是先改變管理者的。
你不敢把決定交給AI,AI就永遠是個好看的吉祥物。
這其實是管理哲學問題。
07、OKKI的底牌是12年的數據積累。
OKKI不是從GPT火了之后才開始搞AI的,它是站在自己12年外貿SaaS服務商的數據堆上,做的AI智能體。
是所有的商家,用12年的時間,在OKKI上,積累了屬于自己的數據生態護城河。
現在,OKKI可以用AI的方式,讓商家沉淀的這12年的數據,重新煥發新的生機,長出新的生意。
這些東西,不在任何開源數據集里。
也不是你抓抓網頁、調調API就能有的。
這些東西只能靠時間、客戶信任和真實使用場景,一條一條、一個按鈕一個按鈕地,堆出來的。
這才是OKKI的底牌。
不是能調用哪個大模型,而是有一堆別人完全調不出來的真實數據。
所有AI能力的上限,其實是你的數據下限。
很多人總問:“我也能做一個AI XXX,為什么差距那么大?”
我想說的是泡泡瑪特王寧的很著名的管理哲學:
“尊重時間,尊重經營。”
你少的是時間、結構化使用痕跡、企業真實流程數據,還有客戶在系統里留存下來所有的人類反饋。
這是攢了12年的,商家在OKKI上積累的最優質的數據,OKKI才能反過來,用AI的方式來再一次服務好大家。
從來沒有天降神兵,真的都是TM的是一步一步業務走出來的。
08、技術變量,只有轉化成生意增量,才有意義。
你可以聊多智能體協同,可以講自動推理路徑,可以做Prompt工程優化一百輪,但這些都不是目的。
AI不是來贏得技術討論的,AI是來讓生意多賺點錢的。
這不是功利,是底線。
尤其是在外貿這樣的行業里,真的,根本沒人care你用了哪個模型、哪家API、怎么調出來的什么MCP之類的。
他們只問一句。
你這個玩意,能不能幫我拿到客戶?
你這個功能,是不是讓我轉化率高了?
你這個Agent,到底能不能讓我少一個人,多出一個訂單?
技術再酷炫,不解決問題,就是好看的廢物。
我這次站在現場,聽到每一個商家說“用了AI后,客戶回復率提升了”“跟進效率提升了”“成單比以前多了”,那一刻我是真的服。
AI不是為了展示技術,而是為了藏起技術。
藏到最后,連AI這兩個字都不用提。
只剩結果:訂單來了,人輕松了,生意變大了。
這才是我們這一代AI人該追的方向。
不是做得更復雜。
而是落得更真實。
寫在最后
寫到這里,我想說一句心里話。
我一直是AI圈里最樂觀的那一撥人,但這次來深圳參加OKKI發布會,是我第一次感受到。
AI,不只是我們拿來講故事的東西,它已經開始一寸一寸地,改變一整個行業的運營方式了。
而很多AI行業的人,如果還停留在demo、在模型細節上自嗨、在參數上PK,那真的,外貿人已經把你卷在地上了。
我看見了一批最樸素、最貼地、最信錢、最不迷信科技的實干家。
你要問我現在覺得AI在落地上可能最實際的是哪個行業?
我想告訴你。
不是金融,不是教育,也不是大文娛。
我自己現在的答案,是外貿。
是那些看起來最傳統、最務實、最遠離科技范兒的人,反而把AI用得最狠,最深,最講ROI。
這個行業。
太有趣了。